今年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,不僅標志著我國即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,更是深化了全面改革的方向與路徑,明確指出要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效益為核心驅動力,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。會議中,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,強調了加速發展新興產業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緊迫性。 “加強關鍵共性技術、前沿引領技術、現代工程技術、顛覆性技術創新、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,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,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、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裝備、生物醫藥、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,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?!薄?/p> 在此背景下,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,應敏銳把握政策導向,深入理解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深層含義,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布局與調整: 強化科技創新:企業應確立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,持續增加研發投入,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,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實現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。 深化市場開放:充分利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契機,拓寬市場渠道,深化市場滲透,通過增強產品和服務質量,提升市場競爭力,擴大市場份額。 推動產業升級:傳統產業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,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方向發展,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,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。 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 針對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布局,企業應綜合考慮: 地域特色:結合所在地區的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及政策環境,選擇符合當地發展特色的新興產業進行重點投入。 自身優勢:深入分析企業的技術儲備、人才資源、品牌影響力等核心優勢,精準定位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領域。 先發優勢:關注行業發展趨勢,提前布局具有前瞻性和顛覆性的技術或產品,搶占市場先機,形成競爭優勢。 企業在追求科技創新、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的同時,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。通過構建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、明確品牌定位、制定有效的傳播與營銷策略、提供良好的品牌體驗以及實現品牌的國際化與本土化,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,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 文章/ 迦楠 責編/ 沙沙 校審/ 清涯 推薦閱讀: